相比鋰電池,氫電池的一大優勢是能量密度。壓縮氫能的能量密度接近每公斤40kWh,比汽油還高數倍。鋰電池只有每公斤0.278kWh,大部分在0.167kWh,氫能的能量密度是鋰電池的239倍,所以這方面的優勢是碾壓的。再一個優勢是分量輕。同樣是500公里續航,氫電池對車重影響不大,鋰電車就很頭痛了,比亞迪唐的原型是S6,車重1.6噸,改造成鋰電車之后,電池超過200公斤,而為此還需要強化車身結構,這就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由于能量密度低,需要大容量鋰電池,而車重增大了,又會降低續航,于是要達到目標續航,鋰電池容量還要更大才行,于是車重會飆升,比亞迪唐的車重最終達到了2.4噸,這顯然不利于節能。
氫電池還有一個優勢,只需要3分鐘就可完成加氫,和燃油車很接近,而鋰電車需要長很多的充電時間,這不僅違背用戶之前的習慣,還相對低效,會耗費更多的時間成本。由于效率和成本問題,氫能車預期使用成本是鋰電車的數倍,這也正是絕大部分車廠選擇鋰電的原因之一。但豐田們并未停下腳步,選擇雙管齊下,因為氫能車與鋰電車真正要競爭的對象,不是對方,而是燃油車。
相比油車,氫燃料電池車的熱效率高出一倍,由于續航和充能優勢,運輸效率也高。在充能設施沒有普及之前,氫燃料電池車適用于卡車,客車,工程機械車,甚至是飛機,因為這些交通工具路線相對固定,便于鋪設補能網絡,無需電網。相比之下,鋰電車如果不解決能量密度和充電時間問題,最適合它應用的場景,依然是有軌電車,只不過電車的鋰電池不是用來驅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