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青島“煤改氣”工作如火如荼開展,天然氣消費量勢必“水漲船高”,做好我市天然氣源頭供應保障至關重要。經過前期調研論證,膠州灣海底天然氣管線作為“煤改氣”工作重要氣源保障項目,列入我市“2022年市辦實事”,已成為青島供熱行業能源結構轉型的“生命線”。這條管道,讓青島底“氣”十足,年內主線通氣后將新增40萬立方米/小時供氣能力。
供氣 年內主線通氣用氣更有底氣
膠州灣海底天然氣管線起點為國家管網張應分輸站,途經膠州市、城陽區,從女姑口大橋西入海,經一熱泰能熱源上岸后,與市區“三橫四縱”次高壓燃氣管線對接,并向南延伸至華電青島發電廠。截至目前,管線已完成62公里管線建設(其中海域段12公里),正在全力推進管線與現有青島市供氣主線互聯互通,計劃于年內實現主線通氣,屆時將新增40萬立方米/小時供氣能力,保障青島市供氣安全。
自今年3月15日,青島市膠州灣海底天然氣管線工程全面進入具體實施階段,因管線與城市建設結合非常密切,需穿越大型河流2處,小型河流、溝渠16處;穿越高速公路10處、國道1處、市政及其他等級道路65處;穿越鐵路5處、地鐵4處,橋梁2處,面臨諸多難題。由于建設難點多、時間緊、任務重,為了高質量完成建設任務,項目團隊強化專班推進、頂格協調,采取掛圖作戰方式,通過“壓茬銜接式”“見縫插針式”“遍地開花式”協同施工,以“點連線”的形式,攻堅克難,向著既定供氣目標扎實前進。
此次青島市膠州灣海底天然氣管線工程還引入新技術和新工藝:管道焊接施工采用了全自動焊機,并配合全自動機械化防腐補口工藝,實現工程質量、施工效率雙提升和雙保障。項目部副經理劉明表示,這是我市城鎮燃氣管線建設中首次采用此類新技術、新工藝,不僅大幅提升了焊接質量一致性,還具備施工速度快、效率高等優點。
膠州灣海底天然氣管線是國內涉海距離最長的城市燃氣管線,同時是首條下穿跨海特大橋、首條采用陸對海“定向鉆”工藝敷設的天然氣管線,也是我市首條進入城區的大口徑高壓天然氣管線。項目建成投用后,將與“十四五”期間實施的董家口LNG碼頭項目、全域“煤改氣”項目、大型燃氣發電項目協同一體,構建起“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體系。
改氣 供熱煤改氣城市空氣更潔凈
推進集中供熱燃煤鍋爐“煤改氣”工作是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的基本保障,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必然要求,是調整能源結構的重要舉措。無論對于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提高群眾生活水平,還是對于壓減碳排指標“騰籠換鳥”,都契合新時代、新形勢的發展要求。傳統煤炭供熱方式,讓我市空氣質量在每年冬季的供暖季都面臨考驗。去年,市政府召開了專題會議,決定在全市范圍內對集中供熱燃煤鍋爐實施“煤改氣”。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堅持因地制宜、多措并舉,科學有序地推進集中供熱熱源整合和低碳化改造。2021年首先對南京路、徐家東山等供熱站實施“煤改氣”,關停了8臺燃煤鍋爐,新建4臺燃氣鍋爐,實現了南京路供熱站的關停。2022年計劃實施一熱泰能熱源等7個“煤改氣”項目,關停19臺燃煤鍋爐,建設燃氣鍋爐15臺以上。截至目前,今年已關停19臺燃煤鍋爐,建成15臺燃氣鍋爐,力爭年底前再建成6臺,全年建成21臺燃氣鍋爐。計劃再建7臺燃氣鍋爐,基本實現東岸城區“無煤化”供熱。
為扎實推進“煤改氣”攻堅項目盡快落地落實,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將推進“煤改氣”作為“一把手”工程,形成“主要領導掛帥指揮、分管領導陣前謀略、處級干部帶頭沖鋒、科級干部全力攻堅”的工作機制。同時督導能源集團成立各熱源“煤改氣”項目專班,營造“以項目論英雄、從落地看作風、憑進度比實力”的濃厚建設氛圍,通過周、月重大項目調度會形式,按照“制定作戰圖表、倒排計劃工期、逐項掛圖推進、嚴格督考問責”的原則,全力以赴、堅定不移推進項目建設。
“自今年入冬以來,以往一供暖就有霧霾的重污染天氣沒有出現,空氣質量比以前有實實在在的改善,而且之前高聳的冒黃煙鍋爐煙囪不見了,煤灰味也聞不到了。”熱心市民王旭濤說道。
“煤改氣”完成后,據估算,東岸城區每年可減少煤炭消耗約125萬噸,實現顆粒物和二氧化硫零排放,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也將大幅度降低,同時每年將大幅減少進入市區重型運煤貨車車次,極大程度上減少由此造成的大型車尾氣污染、交通擁堵、道路碾壓破壞、沿途撒漏、揚塵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