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12月21日消息(記者 呂文衛)到2022年年底前,沈陽將全面建成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將燃氣、;贰⒔ㄖ┕、消防、交通運輸作為重點高風險領域,基本實現以下核心功能:能監測、會預警、快處置。
近日,沈陽發布《沈陽市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建設試點工作方案》!豆ぷ鞣桨浮诽岢,構建1個平臺運營機構、1個綜合監測預警平臺、5個重點領域、N個行業領域的“1+1+5+N”建設體系,分步驟、有側重地完成建設任務。
聚焦城市生命線、公共安全、生產安全、自然災害等四大城市安全領域,建成覆蓋全市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場所的感知網絡,實現城市安全風險監測數據有效匯聚、預警能力全面提升、監測預警機構高效運行,到2022年年底前,全面建成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基本實現“能監測、會預警、快處置”的核心功能。
明年年底前50%燃氣用戶安裝報警器
城鎮燃氣安全方面,在老舊管網和人員密集區域內采購安裝300臺地下井室智能遠傳報警裝置,完成902座調壓站遠傳系統及240座太陽能供電系統安裝。
在燃氣場站定點安裝云臺固定式激光甲烷遙測系統(濃度視頻監測系統),實現對場站燃氣泄漏風險的全覆蓋監測預警。2022年6月底前,在管道氣非居民用戶中推廣安裝具有防爆、遠傳監測功能的工商業型報警系統。
2021年12月底前,完成城區30年樓齡用戶及獨居老人等風險較高的重點用戶家用報警裝置的集中安裝工作。
2022年年底前,完成城區現有總戶數50%的用戶安裝工作;持續推動剩余用戶安裝工作,做到報警裝置應安盡安。
重點部位場所安裝1萬套“智能煙感”設施
在;钒踩矫,對全市28家涉重大危險源;髽I安全運行狀態進行感知,實時監測氣體、壓力、液位、溫度、人員、環境等運行狀態,利用AI視頻識別技術對關鍵崗位、重點部位的不安全行為進行實時監測、實時報警、實時處置,實現企業關鍵安全監測數據的快速匯聚,建立報警閾值設置標準,實現風險信息實時自動報警。
消防安全方面,針對高層建筑、大型綜合體等重點消防區域,實時獲取建筑消防設施運行狀態、火災自動報警等數據,建設消防車通道監測預警系統,在和平區、沈河區、鐵西區、皇姑區、大東區、渾南區高層住宅試點建設180個消防通道監測點位;建立消防安全重點單位管理系統,以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為試點,對42家消防安全重點單位的消防設施運行狀態進行數據采集、聯網監測。
建立“智能煙感”報警系統,在全市重點人員群體、重點部位場所安裝1萬套“智能煙感”,提高居民住宅、“九小”等各類場所的火災預警防范能力。建立消防水源監測管理系統,對消防栓進行位置定位、壓力監測,實時掌握火場周邊消防栓狀況。2022年年底前,完成500個市政消火栓監測點位。
7個地鐵換乘站建立報警閾值標準
在地鐵安全方面,對淮河街沈醫二院、中醫藥大學、滂江街、青年大街、長青南街、鐵西廣場、奧體中心等7個地鐵換乘站電梯、站臺門和檢票閘機等設備運行數據,以及地鐵車站內外視頻、煙感、水位等數據進行集成處理,實時感知地鐵安全狀態,建立報警閾值標準,實現雨水倒灌和大客流擁堵的安全風險的研判預警。
在人員密集場所,推進客運站、大型活動場所、商場、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的人流量監測、應急疏散通道狀況等信息集成化處理,實時監測人員密集場所運行狀態,探索建立報警閾值標準,實現人員密集場所安全風險的研判預警。
在旅游安全方面,對沈陽故宮、張氏帥府、“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等重點旅游景區的實時客流量、景區飽和度、區域熱力圖、安防、重點區域視頻監控等數據進行集成處理,實時感知景區安全運行狀態,建立報警閾值標準,實現景區內火災、人員踩踏等安全風險的研判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