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中石油 天然氣市場 天然氣產量
BP中國策的油氣天平
BP在中國的布局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上世紀70年代初,主要從事化工技術轉讓和營銷;80年代,開始涉足海上的油氣勘探和生產;90年代起,通過與中國的石油巨頭們開展長期互利合作,全面介入中國石油全產業鏈。
“BP介入中國市場遠不如殼牌那么早和深,但其深諳與中國企業的合作之道,在上中下游多個領域都有突破”,上述中石油人士表示。
不過受制于油價斷崖式下跌和墨西哥灣漏油巨額賠款,BP正在遭遇財務困境。
財報顯示,2014年BP總營收為3587億美元,較2013年減少375億美元,同比下降9.4%。稅后利潤40億美元,凈利僅相當于2013年的16.8%,業績大幅下滑。現金流緊張的情況一直持續到今年。BP 2015年二季度重置成本利潤為13.1億美元,較上一季度大降50%。
但同期,殼牌稅后利潤卻高達148億美元,雪佛龍為192億美元,而埃克森美孚更是高達325億美元。
另一方面,牽手中石油和華電之后,由此衍生的頁巖氣和LNG合作項目未來會給其帶來多大盈利空間,仍然是未知數。
業內人士稱,BP牽手中石油雖在預料之中,但與華電合作則有些讓人意外——BP將在未來二十年,每年將向華電提供100萬噸的液化天然氣(LNG),這項交易的價值最多可達100億美元。
說是意料之外,實則情理之中。“華電是五大發電集團之一,且是燃氣發電最多的,同時華電是介入油氣領域最深的發電企業”,韓曉平表示,華電這一產業地位及布局與BP產業鏈深度吻合。
“顯然,BP又一次抓住了中國能源供給多元化及天然氣未來發展的大好機會”,卓創資訊分析師劉廣彬認為,BP天然氣資源廣布全球,且其位于阿聯酋、安哥拉、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等地的多個出口地點與中國市場對接起來非常便利。
數據顯示,中石油與BP目前合資經營著500家擁有雙品牌的加油站,主要分布在浙江和廣東。現實中,BP在華累計投資總額也體量很小,僅為45億美元,而殼牌在華投資早已達到數百億美元。
姚達明認為BP過去數年在中國的發展策略過于保守。“特別是2010年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發生后,受累于賠付和業績壓力,BP全球戰線都在收縮。”姚達明稱,作為天然氣資產最重的國際能源巨頭,BP此番在中國重拾燃氣市場雄心,值得肯定。
“在加油站領域,BP中國的作為并不大。”一位不愿具名的行業研究者稱,截至2014年年底,全國加油站總計94251座,合資加油站數量占比不到1%。這其中,BP又要和殼牌等國際巨頭分食搶奪。
該人士稱,BP在中國加油站領域難有建樹的更大原因在于政策管制。“我國政府并不愿意對外資快速放開加油站市場,換言之,BP在中國的油品市場也不可能取得重大突破。”他稱,與油品不同,中國的天然氣消費市場正在急劇膨脹,市場空間巨大。
根據國家“十二五”規劃,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將逐步從2010年的4.4%上升到2015年的7.5%,預計年消費量達到2300億立方米。國內天然氣總產量將會從2010年的948億立方米的水平上升到1760億立方米左右。使用天然氣的人口將增加至2.5億人。
但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達到7.5%的目標或難實現。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局此前發布的4月份天然氣運行情況顯示,4月份我國天然氣消費量127億立方米,同比下降5.9%。這是2015年以來天然氣消費首次出現月度負增長。
今年上半年,我國天然氣產量65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8%;天然氣進口量293億立方米,增長3.5%;天然氣消費量906億立方米,增長2.1%——這意味著,天然氣產量、進口量和消費量增幅都已經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